要數家人被問候得最多的職業,髮型師很可能是三甲之一。所以只要聽到有人分享有關剪髪的慘痛經歷,都會有I know that feel bro的同仇敵愾心態。
不過今次,佬訊要blame the customer,談談作為被剪一方的責任。
很多人剪頭髪,都喜歡直接拿名人的照片給髪型師,然後叫他「照著剪」。有示範圖片,的確比抽象的「頭頂留厚、兩邊剷青」更可靠。但問題是,那些相片中的明星與球星,大部分都是鬼佬。
要知道,不同人種的髪質有決定性的不同,鬼佬的髪質天生就比較柔軟、有彈性,會自然垂下來;而香港人的髪質,unfortunately是偏硬、太短會豎起、向外撐的。
所以,當你拿著碧咸的油頭all back照片走進髪型屋,即使出來變了金正恩,佬編也不會覺得意外。原材料不同,照辦煮碗本就不會有好結果,舉目皆是的起角油頭就是最佳例子。
有些佬也想到這一點,所以將仿效的目標轉移到日本明星上。實不相瞞,佬編也曾試過日系剪髪,在髮型屋出來的一刻有如重獲新生,非常滿意。然而第二天起床上班時,那個夢幻的完美髪型已不復存在。為什麼即使香港人剪了日系髪型,也不能造到相同效果呢?
老套講句,關鍵在於一個「心」字。日系髪型背後很多時有個假設,是expect顧客自己會花工夫打理。單論他們每朝洗頭、吹頭、gel頭所花的時間,已非香港節奏的十五分鐘極速出門可比。
部分日本人為了重現歐美人的髮質,甚至會每個月定時電髪,務求令頭髮有種輕微的孿度,更貼服不竪起向外撐。香港?Well,唔洗返工咩,搞咁多嘢又遲到喇,好好睇睇就得啦。
當然,在方便與貪靚的兩難中,没有誰比誰更高尚,追求效率也是一個好的選擇。而真正好的髪型師,應該一早將上述的說話解釋了一次,讓諸君能夠make informed choice了。至於如何識別好的髪型師,將是在座各位今生要修的行。
Fool me once, shame on you. Fool me twice, shame on me. 如果你的髮型師是個只懂執行、没有意見的Yes man,剪了幾次依然未能令你滿意,可能就是轉場的時候了。
F.